开创盛世
1.0 |2025年03月07日 |全44集
简介:
  一、历史背aaa
  从隋末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到唐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短短十五年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浓缩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兴衰史。
  公元581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王朝――隋朝,八年后,它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二百七十三年长期分裂的局面。又过十九年,隋朝人口骤增三分之一,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有口四千六百零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奴婢、部曲尚不在其中)。唐朝贞观之初(627年),因为战争人口锐减,有户不满三百万,经过二十三年“贞观之治”,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人口虽有增加,但远不及隋朝,只增加了八十万户,有户不到三百八十万,还不到隋朝胜极时的二分之一。隋朝完善了北齐以来的均田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号称兵甲强锐,富有四海。所以隋炀帝才有财力建东都,开运河,修驰道,筑长城,隋朝修了许多粮仓,仅洛阳附近的洛口与回洛两个粮仓,就积米二千六百万担。据史书记载,隋朝积攒的财富,到了唐朝还用了数十年。然而就是这个盛极一时的庞大王朝,只经过了两代帝王,在短短的三十七年后,灭亡了。唐人吴兢编著的一本书《贞观政要》,上面有一段魏征的话,他上疏曰: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
  隋朝的灭亡,除了隋炀帝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轻视人民,无限地剥夺人民的财富,隋朝的富有是建立在人民的贫困之上。在豪华的都城外,随处可见穷困潦倒的老百姓,隋文帝时,遇到灾荒,朝廷有时还拿出一部分粮食救济灾民,隋炀帝登基后,几乎没有赈灾的举措,而那年的元宵灯会,却要花费万万两白银。百姓的反抗,一但有火种,便会迅速为燎原之势。
  隋朝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堵塞言路。反对的声音隋炀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农民起义几乎遍及全国,大臣却没人敢说一句实情。隋炀帝不愿听,说实话的不是被罢免,就是下大牢,有的还丢了性命。
  隋炀帝到死都不明白他的败因。当反叛的禁卫将士要杀他时,他问:我有什么罪,你们如此对我?将士们历数的罪恶,其中一条是亏待百姓。隋炀帝承认他亏待了百姓,对禁卫将士说:我的确亏欠了百姓,但是我给了你们荣华富贵,你们为什么竟然如此对我?隋朝大势已去,天下共恶一人,隋炀帝必然要被抛弃。
  历经战乱,唐朝再次统一纷争的天下。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建成……
  多少风云人物成为这段历史的匆匆过客。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从父亲李渊手中接过皇权,也接过了隋朝的均田制、府兵制、科举选士等一系列利于国家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同时,也接过了隋朝覆灭的惨痛教训。
  李世民深知百姓在国家的重要,他减少税赋,遣散宫女,减少官吏,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他教诲儿子“君,舟也;人(百姓),水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广开言路,诚心求谏,听取大臣们的不同意见,知错就改。他对大臣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他还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炀帝偏听于虞世基,才误了朝政。凡是提出李世民过错的,他都给予奖励,并对刚直不阿的大臣魏征等人给予重用,专门挑自己的毛病。
  李世民提倡节俭,任用贤人,听取民声,不具一格提拔有才能者,有些还曾是他的敌人。在治理国家上,他时时处处以隋朝灭亡的教训告诫自己。《贞观政要》上面记载了李世民和大臣的谈话,其谈论隋朝的教训,几乎无处不在。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正隋朝遗留的弊端。短短四年,天下大治。“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马牛布野,外不闭户”(<贞观政要>),<资治通鉴>记载,这一年全国因犯罪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吸取、改正隋朝覆灭教训的之治。
  隋朝的兴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和感慨。虽然封建社会早已灭亡了,如今执政的共产党其唯一的宗旨便是“为人民服务”,共和国的政权本身就是人民的政权,但从历史这一面镜子,我们仍然可有所启示,隋唐这段兴衰史,使我们更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之重要;更深地体会到新一届国家领导者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之久远意义。
  历史剧的真实,首先在于这段历史精神的真实,在历史精神真实的基础上,取舍历史事件,塑造典型化的历史人物。如隋炀帝,他自恃才高,轻视众臣,拒绝忠言,凶残暴躁,穷奢极欲,欲将天下美好占为己有,他将昏庸的封建帝王之根发展到极至;又如虞世基,貌似沉稳,巧言谄媚,以迎合皇帝的喜好为立于朝廷的根本;再如李渊,含而不露,长期在暴政的压迫下,变的优柔寡断,称帝后,也欲摒弃隋朝的劣政,但总不能彻底;又再如:李世民,十八岁举义,目睹了隋王朝兴衰、百姓疾苦,其经历使他心胸大度,济世安民是他名字的含义,更是他的目标;再如李建成,举义时也是雄心勃勃,欲拯救天下,他和李世民一样,善待百姓和士兵,战斗中身先士卒,但做了太子后,由于久居小人之中,他变了,心胸狭窄,害怕承担危险,又嫉妒冒生命之险屡建战功的兄弟……该剧中的不同性格和经历的典型人物,组成一个既尊重历史精神,又能展示那段历史特质的“社会”,在这些典型化人物的性格冲突和命运的跌宕中,让观众感受那段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二、剧情简介
  该剧四十集,分四个部分:
  1-10集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隋朝貌似“辉煌”的背后危机四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辉煌没落”。从大业十一年的元宵夜,李渊一声叹息,引来牢狱之祸,写到隋炀帝不顾众臣反对,离开洛阳,巡幸江南,将隋王朝走向覆灭的内在必然展示给了观众,也让剧中的李世民和许多有识之士,对隋朝复兴的幻想彻底破灭;
  11-20集为第二部分“王朝倾覆”。从李世民劝李渊举义,李渊犹豫不绝,写到李渊占领隋朝立足之地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王朝灭亡。该部分描写一个新王朝诞生的艰难和必然,旧王朝灭亡的痛苦。同时,在旧王朝灭亡的过程中,各类风云人物出现在这个舞台。
  21-30集是第三部分“平定天下”。从李渊和群雄陆续称帝,写到王世充、窦建德被消灭,天下归一。王世充、窦建德和李渊父子,是三种不同帝王的代表,王世充猜疑属下,奸谋为人,他本身就是靠权谋上来的隋朝官僚,他身上更多的是隋炀帝的影子;窦建德,布衣粗茶,简朴为政,但骨子里还认为自己是隋炀帝的臣民,他打败宇文化之后收留了隋朝的旧官吏,几乎把隋朝的典章和遗留下的佞臣原封不动地搬到他的夏国,他安心偏居一隅,难有统一大志,因此才走出了最后一步昏招,支援他所厌恶的王世充,导致全军覆灭。李世民消灭他们,不在兵力,在人心,天下归一,民求安定之人心。
  31-40集为第四部分“开创盛世”。从李建成发难,到贞观四年,天下大治。象许多王朝一样,外部劲敌消灭后,内部必有权力之争。李世民本无意争权,但父亲在佞臣的谗言包围中,故步自封起来,隋王朝的一些劣迹开始抬头,李建成为消除李世民对权力的威胁,离间李世民和父亲的关系,要么死亡,让新王朝回转隋朝的旧路;要么抛弃亲情,为天下,也为自身的安危,快刀斩乱麻。于是有了玄武门兄弟自相残杀……这是一个必然,贞观之始的必然。李世民先做太子,又当皇帝,他把自己济世安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处处以隋朝灭亡为教训的唐太宗李世民,终于开创了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
猜你喜欢
换一换
990
7.0
全14集
陈景润
7.0
上映时间:2025年03月07日
主演:刘己,田 玲,刘 威
简介:  自幼喜爱数学的陈景润,有幸得到著名教授沈元的启发,开始了一生追求哥德巴赫猜想的历程。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陈景润成为厦门大学数理系的一名大学生。尽管要忍受生活等种种艰难的困扰,但是陈景润慢慢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事业追求的精神基石,并作为高材生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学当老师bbb
  可当生性不善与人交流的陈景润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茫然更不知所措。北方寒冷
  中医治疗湿疹、荨麻疹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同方4999元超线程电脑
  的天气也让这位南方体弱多病的小伙子病倒了。在中学教书的这段日子里,陈景润发生了不少和学生的一些趣事和尴尬,他的特长并不是教别人,而是在自己的美丽而灿烂的数学世界里。最后因身体和不适合教学而病退回家。陈景润的人生自此陷入一段无奈的时光。
  因为不想依靠家人生存,陈景润在福州摆起了书摊。在经过一系列的惨淡经营、被人误会不理解、甚至最后被当成特务调查……陈景润的窘境,被爱材如子的厦大校长王亚南知道了。随后,他顺利回到厦大工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一篇论文《他利问题》。论文得到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的赏识,陈景润更幸运的被调进中科院。他立下人生目标,开始了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的准备。即使文革来临了,陈景润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中,丝毫感受不到随之而来的暴风骤雨。造反派的几次威逼利诱都无法让陈景润放弃他的原则,可当他的“一加二”手稿难逃被毁的厄运后,陈景润万念俱灰,跳楼自杀了。万幸的是几根电线的遮挡,陈景润幸运的活了下来,被救回后,陈景润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直到中科院新上任的梁书记的到来。在梁书记的鼓励下,陈景润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加二”的简化稿。伴随着国家形势的逐渐变化及突然降临的,毛主席的亲自关怀。陈景润成了时代英雄,受到党和领导的关心。爱情之花也姗姗来迟。
990
全14集
陈景润
主演:刘己,田 玲,刘 威
151
8.0
全40集
瀛寰之志
8.0
上映时间:09月22日
主演:吴镇宇,姜武,刘威,毛俊杰,冯恩鹤,午马,单瑛哲,王铭铎,万沛鑫,宋欣洁,祁映诺,曹力,王建国,史梵希
简介:  道光末年,大清一片疮痍,年迈的皇帝焚香祭祖希望有回天之力,漳州海岸徐继畬和勇士们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一声巨响,漳州海岸夷为平地…bbb
  “啊”的一声徐继畬睁开双眼,四下一片漆黑,慌忙中他推开盖子,发现自己躺在一具棺材里,老管家欢欣的喊着:少爷,你中了!中了!徐继畬摸索着自己的身体才发现刚才不过是一场噩梦……他喃喃道:我中了?真的中了……
  道光六年,徐继畬高中朝元。
  徐继畬与同为武朝元的师弟阎正龙终得相认,又与在翰林院一同为官的倭仁成了兄弟,当三人踌躇满志要为大清国效力之时不知道正有几双眼睛在幕后觊觎揣测着他们。
  上朝殿试,徐继畬不仅自己逆百官而行还带着阎正龙慷慨激昂与道光皇帝对话,这一举动震惊朝野上下,但在道光心里却深深记住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怪异才子。穆彰阿、琦善虽看好徐继畬,但着实把控不了,为了丰满羽翼,穆彰阿还是极力举荐兄弟三人一同去办天津事物,由此也更好分出伯仲。
  天津一案办的漂亮不仅琦善得了利更让百官刮目相看,于是众官中有想看出丑的,有想看要命的,多年不解的迷案全甩给了徐继畬和身边的两位兄弟。一路走来披荆斩棘,荣辱与共。山西几十年的困案被揭开,漳州几十年的匪患被剿灭……徐继畬、阎正龙、倭仁不仅得罪了朝廷上的贪官更在行事中逐渐展露分歧,渐行渐远……
  徐继畬不畏强权不惧阴险,为了自己的夙愿为了对道光皇帝的承诺一心著书,由此引来猜疑、嫉妒、陷害、追杀……徐继畬几度生死边缘,阎正龙次次舍命陪君,倭仁却辗转仕途选择,兄弟情面临一生考验。
  当徐继畬呕心沥血若干年修著的《瀛环志略》成书之时,道光皇帝驾崩,从此徐继畬命运多舛……
  奕詝为帝大清日渐衰败,直至同治继位,东西宫垂帘。美国总统约翰逊命驻华公使浦安臣赠给徐继畬一幅华盛顿画像,慈禧才问奕訢徐继畬还在么?奕訢一直记着徐继畬的功绩,全力举荐。
  此时徐继畬已是七十一老叟,他的心思已不在做官,他明白‘人易老,眼昏花’,天下没有不完的事,只有不死的心。那就把这‘慧眼’传于莘莘学子,让后人放眼世界。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创办了“同文馆”。(北京大学前身,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引进新兴西学,培养外交、外贸人才和科技人才的高等学府。)
  暮年,被迫害出逃的阎正龙回到大清,想着徐继畬的《瀛环志略》救了日本而自己的国家却满目疮痍顿时老泪纵横。兄弟再次见面,徐继畬拿出曾经藏诗的那个酒坛,回首当年,嬉笑诗词云:
  开尽梨花香御国
  明媚春光兰亭之
  盛传基业唯吾大
  世间一隅众国倾
  两人顿时哈哈大笑,原来早有定数,只是当初踌躇满志,不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阎正龙剃发为僧从此与古佛相伴日日敲着大清的丧钟,而年已古稀的徐继畬却蹬着单车脚踩皮鞋,身穿清制官衣头顶二品顶戴,依旧像个踌躇满志的学子为了他的瀛寰之志迎着那旭日朝阳向同文馆冲去……
151
全40集
瀛寰之志
主演:吴镇宇,姜武,刘威,毛俊杰,冯恩鹤,午马,单瑛哲,王铭铎,万沛鑫,宋欣洁,祁映诺,曹力,王建国,史梵希
评论区